致顺定期 | 2021年4月观点

来源:致顺投资    时间:2021-05-07


四月,上证指数收于3446.86,涨幅0.14%;沪深300指数收于5123.49,涨幅1.49%;创业板收于2966.26,大幅反弹12.07%,为今年以来最大涨幅,然而缩量明显。月内各指数基本呈现快速下跌后的企稳状态,振幅较三月有明显收窄。投资者情绪非常悲观,市场并没有显著的增量资金参与,仍然属于存量博弈状态。不少上市公司披露亮丽业绩之后,股价走势并不亮眼,这也正是投资者风险偏好低迷的表现。


上市公司2020年度年报和2021年一季报的密集披露基本告一段落。2020年,全A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累计同比实现2.94%增长,营收累计同比增长2.48%,意味着A股上市公司在受疫情冲击后已整体完成业绩修复。2021年一季度,全A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53.29%,营收同比增长30.61%。过滤掉低基数效应后,归母净利润同比2019年一季度业绩的年化增长率为8.57%,扣非后净利润年化增长更是达到15%的水平。这些数据,充分反映了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的韧性。


对于宏观经济形势和2021经济运行开局表现,四月底召开的中央高层会议也给予了较为乐观的定调。会议删除前期“六稳”、“六保”的要求,认为经济处于“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要利用好这一时期,将经济工作重心聚焦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急转弯,强调固本培元、稳定预期。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落实落细”,更加润物细无声。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前提下,更加平稳、温和地回归常态化。


经历了一季度市场情绪的过度负面干扰,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会议为二季度及之后一段时间的宏观经济政策预期确定了主线,传递了积极信号:财政和货币等总量宏观经济政策将保持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以稳为主,这将为资本市场提供平稳的中短期政策预期,那些基于政策拐点的担忧暂可休矣,稳妥、前瞻地把握宏观调控力度将成为常态调控机制。着眼中长期结构调整的政策,将以促进制造业投资恢复和居民收入增长为重点以支撑内需持续扩大,持续围绕“碳中和”并积极发展新能源,这也将为资本市场提供较为确定的结构性机会。


当下的资本市场面临“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处在稳定的政策环境下,宏观经济呈现较强的韧性,而投资者情绪徘徊在低位。现阶段是由短期情绪向中长期主线切换的过渡期,也是围绕企业成长基本面进行结构性布局的上佳时机。而在此过渡期的前瞻性布局,也将是决定今年全年投资收益的胜负手。


移动端后缀.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