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顺定期 | 2021年1月观点

来源:致顺投资    时间:2021-02-02


一月,上证指数收于3483.07,涨幅0.29%;深成指收于14821.99,涨幅2.43%;创业板收于3128.86,涨幅5.48%。月内各指数普遍呈现冲高回落的态势,中小板指、创业板指波动较大,振幅均超过了十个百分点。与市场大幅度波动相对应的是货币市场资金面的松弛和紧张。


2020年底之前,央行为满足年底社会对于资金的需求超预期释放流动性。宽松的流动性延续到一月上旬。一月中下旬以来,央行开始逐步收紧短期流动性,投资者担忧货币政策转向,从而引发市场调整。本报告期,我们坚持不追逐市场热点主题板块,专注于研究新出现的社会发展重大趋势,聚焦研究业务快速成长、业绩确定性强的优质上市公司。


对于最近市场投资者焦虑的“政策转向”、“流动性拐点”,我们认为不足忧虑。“过去两年的股价上涨,主要源于流动性释放推动的估值抬升。”这是当前股票市场投资者的普遍共识。基于这样的逻辑,流动性的拐点就意味着股价的拐点。于是,投资者形成了一致行为,把可能影响流动性的货币政策置于聚光灯下,紧密地跟踪观察。在此情景下,货币当局的一言一行,不可避免会被投资者用扩音器、放大镜来解读,从而对资本市场形成冲击。月末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即被众多投资者解读为货币政策的转向。我们认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仅仅是技术性措施,而非货币政策的转向,市场呈现的冲击将是短期的。


一方面,国内外宏观经济和疫情发展的客观现状,要求宏观政策应至少保持稳定,不支持政策现在就开始转向。“人类正在遭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仍然很不稳定,前景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支持……”这是总书记一月在达沃斯论坛上,对于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和疫情发展现状所作论断。我们不认为货币当局会在这样背景下采取政策转向。


另一方面,对于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和股市结构性泡沫,短期利率政策并不是有效和合意的政策工具。因此,把央行官员研讨会的发言内容与近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联系起来,解读为货币政策转向,显然是缺乏逻辑的。


由于投资者对于货币政策的过度关注和解读,可以预期在今年余下的交易时间,类似一月末的短期市场冲击可能仍会出现。致顺的投资研究,仍将聚焦于行业和企业中长期基本面,过滤掉短期因素(例如隔夜或七天的资金价格)的纷扰。


总的来说,致顺的投资思路仍将专注于具有持续成长性和业绩确定性的领域,顺势而为,投资于符合时代动向、社会变迁、技术进步、产业演进趋势的行业和其中的优质公司。


移动端后缀.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