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致顺投资 发布时间:2025-01-17
肩负“复苏”使命的2025年,被全球人士普遍认为是充满转折和变化的“又一年”。国际形势动向波谲云诡,宏观经济走势雾里看花,资本市场的方向更是众说纷纭。对于2025年的宏观经济、国际形势和资本市场,站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致顺团队形成了几点核心认知,以期在变化中把握不变的本质和规律。
2025年宏观经济将会企稳,并可能实现温和增长
我们判断2025年的宏观经济态势,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第一,经济企稳。随着2024年9月底政策意图转向以来,一揽子稳经济增量政策措施接续出台,并集中落地实施。同时,“稳经济”、“稳楼市”、“稳股市”目标也已纳入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成为重要工作抓手。不能静态判断此前已出台的系列政策是否足够,应该认知到“一揽子”后续措施必将围绕目标“前赴后继”,直至经济企稳目标实现。第二,温和增长。宏观政策和产业层面将共振发力。货币和财政等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保持呵护态势,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同样在产业层面,供给和需求层面都具有积极因素。需求层面看,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加力加码“两重”和“两新”为代表的需求增量。供给层面看,供给格局过剩的产业积极提倡“防内卷、控竞争”,全面引导产业转向有序竞争局面。第三,经济超强劲增长的条件还不完全具备。经济从螺旋下降到止跌企稳再到加速上升,其扭转过程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需要逐步克服。
特朗普2.0是“灰犀牛”,而非“黑天鹅”
特朗普有非常鲜明的执政目标,即MAGA;有明确的执政核心议程,包括反移民、大力发展美国本土产业、重振美国石油天燃气工业等;也有早已公开的执政手段,包括对外加征关税,对内减税和放松监管等。特朗普2.0的不确定因素,并不显著多于其他政府。但必须承认,其带来的风险却具有可预见、高概率和影响大等特点。可以说,特朗普2.0就是“灰犀牛”。“灰犀牛”最大的风险不是其本身,而是如何应对“灰犀牛”所带来的风险,包括:恐慌失措、疏忽大意、错误应对、预备不足等。其实,只要应对措施得当,特朗普2.0带来的冲击是可以预见并有效应对的。站在当下时点来看,驱赶非法移民、加征关税极有可能会是特朗普2.0执政后最早一批落地的措施。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措施均指向再通胀。因此,随着特朗普2.0执政,通胀预期抬升是大概率事件。
资本市场受宏观政策的驱动和影响显著,“宏观大年”再度延续
具体来讲,包括两个层面的推测。第一,政策措施多。国内来看,既有针对国内自身经济周期的政策措施,也有对冲特朗普2.0冲击的应对措施。国外来看,特朗普上任后,将有一系列政执政措施逐步落地。这些措施,或多或少都将对资本市场产生影响。第二,中美政策措施,都会踩着自身的节奏,并且中美政策节奏没有协同,甚至不会和谐。而资本市场必将随着政策的节奏起伏震荡。
资本市场可能走出宽幅波动、震荡上行的趋势,呈现出结构性牛市
第一,底部明确的向上态势。政策面看,“稳股市”是“稳经济”目标的具体内容之一,将有诸多政策手段来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股市向下有底。基本面看,宏观经济增长将逐步企稳并温和向上,资本市场则会大致反映经济基本面,随时间节奏呈现向上态势。第二,波动性大,震荡颠簸。受中美政策措施出台的影响,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会相应波动,导致市场流动性出现阶段性波动和震荡。第三,结构性牛市。由于各个产业的景气周期存在差异,加上不同投资者的风险收益特征不同,资本市场流动性会产生明显的分层,并存在鲜明的结构性特征。但同时,整体流动性在货币政策呵护下保持合理充裕,资本市场个股的估值弹性仍有向上空间。可以有信心地说,始于政策驱动、行于基本面修复、体现估值中枢逐步抬升的结构性牛市值得期待。
把握投资节奏,重点关注结构性牛市的机会
在宏观层面,通胀状况变得复杂,美联储降息以及中国货币宽松过程,都可能不会如预期的那么顺畅。利率和汇率,也不会完全走出单边趋势。“两率”阶段性的趋势变化,必将引起资本市场机会和风险的变化。在产业层面,以人工智能为典型的科技产业方兴未艾。国内人工智能发展虽慢于美国,但仍然一派蓬勃生机,在算力、模型、终端等多个领域都呈现出飞速发展的势头。另外,在今年内经济企稳的大背景下,整体消费信心可能也会企稳,包括情绪价值消费在内的非必选消费,也可能呈现复苏的拐点。上述这些,都是催生结构性牛市的潜在因素,值得重点关注。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2025年不仅会有特朗普政府执政措施的出人意料,也一定会有中国政府应对措施的见招拆招。与此同时,我们还能将看到国内稳增长促经济措施的持续发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资本市场虽有宽幅波动,但仍会振荡上行。我们相信,做好2025年的投资,关键在于对于发展大趋势要有自上而下的清醒认知,把握好投资节奏,充分抓住结构性牛市的主要矛盾和机会。
龙游沧海,蛇行沃野。农历蛇年蕴含着活力满溢,更是奋进有为。对此,我们充满期待!
END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本文仅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之情况下,供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合格投资者参考使用。北京致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称“本公司”)不会因接收对象收到本消息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
◤本文所载信息不构成具有法律约束力之产品投资要约或要约邀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对本公司相关产品未来收益的任何保证,且不应用于对投资的评估。
◤本文提及的信息、观点及意见,仅反映本公司于本文发布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本公司有权发布与本文所载信息、观点及意见不一致的消息。本公司有权不经事先通知对本文所含信息予以修改。
◤本文所载信息均来源于合法或已公开的资料,即使本文所有信息系尽最大谨慎提供、选择和校验,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充足性、可靠性、及时性和适用性等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亦不承担因使用本文信息直接或间接导致损失的责任。
◤本文版权为本公司所有,未经授权,本文中的内容不得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方式使用。如欲引用或转载相关内容,请联络本公司获取授权,并注明内容来源为北京致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对本文进行有悖原意的删改和引用。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旗下的其他基金业绩并不担保某一基金的业绩表现。如遇投资决策时,接收对象应仔细审阅基金产品的推介材料、风险揭示、基金合同等文件,确保充分了解产品信息及风险因素,自主判断、审慎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