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顺发布 | 2023年度投资备忘 —— 信心开局 履践致远

来源: 致顺投资 发布时间:2022-12-30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对于未来的发展,开局的调子和起点非常重要。“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基调确立积极进取。可以预见,2023年中国将全力以赴谋求经济发展,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推动经济、实现目标。在此,我们将2023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征概括为“信心为纲、进取开局”。


一、宏观经济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应当呈现全方位的积极进取

“发展才是硬道理”。居民的消费信心和企业的投资信心,需要随着经济增长而恢复。宏观经济增长目标,是发展信心最直观的体现。与唾手可得的稳妥目标相比,带有一定挑战性的目标更能够激发信心和斗志。我们认为,把2023年宏观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不低于5.5%的水平,将能够起到提振信心和激发斗志的效果。

宏观经济政策,无论是财政方面还是货币方面,扩张取向的政策环境是提振信心的必要条件温吞水只会带来粘滞不前,提振不了信心,注入不了动力。宏观经济政策必须要超预期、大力度、震撼人心。2023年也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以获得强有力的政策成效。一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加力”意味着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专项债券、调入资金等,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在增加中央财政赤字的基础上,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加大中央财政贴息,进一步推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立,适时发挥更大支出效用。

另一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2023年货币政策总量宽松仍然值得期待,而宽松的限度是“要够”。总量要够,意味着货币政策的力度不小于2022年。降息是典型的总量政策工具,对于提振信心、扩大内需都具有重要作用。货币政策的精准有力,将体现在结构性政策工具的大力发展和积极使用方面。


二、消费的内生性恢复动力是经济急迫反弹的基本引擎

2022年中国宏观消费明显失速。1月-11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下降0.1%,其中11月同比下降5.90%。从分类项目来看,期间累计同比增速最低的四类项目为家具类-7.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5.8%,服装、鞋帽和针纺织类-5.8%,餐饮收入-5.4%。其中,家具类和建筑装潢材料类属于商品房竣工交房和居住改善的消费场景。房地产开发商的流动性困境,拖延了竣工交房,压抑了相关消费需求。而服装、鞋帽、纺织类和餐饮类则是典型的社交消费场景。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社交消费场景受到抑制。

2023年,中国居民消费支出存在向长期趋势修复的内生性动力。一方面,疫情防控措施持续快速优化,前期压制相关消费场景的因素开启消除的节奏。并且,国内主要一线城市对于疫情的第一波冲击闯关,将有可能于2023年春节之前达成,民众压抑已久的消费欲望将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当然,后续消费恢复的节奏仍然会受到疫情发展态势和防控政策优化的影响,相应地,二级市场的消费板块也将呈现阶段性投资机会。另一方面,对于房地产开发商的纾困政策已经“三箭齐发”,房地产需求端的支持措施的加码力度有可能进一步提升,与竣工交楼及居住改善场景相关的消费需求或呈现复苏态势。家具、家居建材等领域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三、产业政策的全方位扶持将为经济中长期发展积蓄动能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优势产业的领先地位”、“加快补齐产业短板”。可以说“扬长补短”是产业政策的核心思路,新的一轮产业投资周期将可能开启,重点产业会获得持续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无论是中央财政的贴息政策工具,还是结构性货币政策支持工具,产业政策都是最佳的政策落脚点。

对于优势领域,产业政策将呈现出更加积极进取的姿态,旨在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对于传统产业,重点是提升其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中国在新能源设备、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了很大进步,在全球的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这些产业将可能会成为产业政策扶持的重点。

对于短板领域,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作为被“卡脖子”的核心环节,半导体产业、尤其是半导体设备领域将可能得到产业政策全方位的扶持。


总的来说,2023年不仅是提振信心、开启信心之年,也可视为中国经济新一轮周期的起点,短、中、长期的经济需求有望全面激活。一方面,疫情防控政策全面优化带来补偿式消费需求,房地产促竣工、保交楼以及居住改善的消费需求回升,为经济增长提供中短期动能另一方面,受产业政策环境的支持鼓励,企业的资本开支、设备更新换代、技术升级等需求将明显释放,为经济中长期发展注入正循环能量“信心为纲、进取开局”的2023年,尤其是作为“开局”的上半年,中国A股市场将呈现不容错失的显著投资机会。“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新时代的列车已经奋力开启,我们当以理性积极的姿态参与其中力争获取合理满意的投资回报

事非经过不知难。回首过去近三年时间,全人类共同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却不见硝烟的战争。当希望的阳光照亮未来时,我们相信,只要保持定力、保存实力,就有机会应潮而动、随情而舞!祝福我们每个人,心怀热爱,焕发新生,云程发轫,履践致远!


END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本文仅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之情况下,供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合格投资者参考使用。北京致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称“本公司”)不会因接收对象收到本消息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
◤本文所载信息不构成具有法律约束力之产品投资要约或要约邀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对本公司相关产品未来收益的任何保证,且不应用于对投资的评估。
◤本文提及的信息、观点及意见,仅反映本公司于本文发布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本公司有权发布与本文所载信息、观点及意见不一致的消息。本公司有权不经事先通知对本文所含信息予以修改。
◤本文所载信息均来源于合法或已公开的资料,即使本文所有信息系尽最大谨慎提供、选择和校验,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充足性、可靠性、及时性和适用性等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亦不承担因使用本文信息直接或间接导致损失的责任。
◤本文版权为本公司所有,未经授权,本文中的内容不得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方式使用。如欲引用或转载相关内容,请联络本公司获取授权,并注明内容来源为北京致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对本文进行有悖原意的删改和引用。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旗下的其他基金业绩并不担保某一基金的业绩表现。如遇投资决策时,接收对象应仔细审阅基金产品的推介材料、风险揭示、基金合同等文件,确保充分了解产品信息及风险因素,自主判断、审慎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二维码-版1.png